建好“桥头堡”筑牢“平安墙”
一一静宁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今年以来,静宁县着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打造成集矛盾纠纷调处、智能化社会治理为一体的运行机制,探索出具有县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用社会治理成效提升群众“平安指数”。
打牢基层治理底座
如今,“有难事就找综治中心”已成为静宁老百姓的共识。
静宁县高位推动县级综治中心提档升级,高标准建成“12356”(接待大厅1个,诉讼服务和检察服务2个工作站,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调服务3个中心,“四调”对接、速裁快审、心理咨询、视频研判和综合办公等5个功能室,道交调委会、物业调委会、婚姻调委会、医患调委会、金融调委会等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及调解室)功能体系,进驻工作人员23名(随叫随驻6名),专职调解员10名,县级综治中心服务水平、支撑能力实现大幅提升。24乡镇和城市社区全部建成集便民服务、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职能为一体的综治中心。333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治中心。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全力打牢基层治理底座。
网格管理让平安满格
静宁县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依托网格社会治理“微单元”,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让基层治理有温度更有力度。
6月的一天早上,王奶奶的女儿焦急地拨通了社区网格员胡少泽的电话,说给她妈妈打了很多电话都是关机状态,害怕出什么事情。“我马上去入户看看!”胡少泽闻讯后马不停蹄往王奶奶家跑,到家里才发现虚惊一场,原来王奶奶忘记给手机充电,关机了自己也不知道。“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你们第一时间能提供帮助,我觉得太安心了。”王奶奶的女儿带着哭腔感谢道。
静宁县综治中心对各渠道采集的网格事件信息,及时分流交办至相关职能单位,由相关单位进行处置和反馈,网格员跟踪、督查、核实、销号,形成了事件的闭环处置。静宁县委政法委负责人门闫红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完善的网格工作体系,方便快捷的网格事项传输渠道,基本实现社情民意全掌握,有效推进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全程化。
大调解实现案结事了
近日,静宁县综治中心调解员马葳接手了一起房地产企业状告业主拖欠多年房款的纠纷,该案是法院流转到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经过调解员坚持不懈地劝说和耐心解释,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业主当庭给付房款61万元,缴纳违约金共计8万多元。
静宁县综治中心建立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体系,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
静宁县积极鼓励有威望的“五老”、律师、乡贤能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参与调解工作,以“退休法官+”方式选聘人民调解员,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放大“金牌调解+特色品牌”集群效应。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多措并举推动乡镇(城市社区)、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实现人员、薪酬、场所、制度“四落实”和名称、标识、程序、文书“四统一”。截至目前,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70%以上民商事案件实现诉前调解结案。
“现在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等下沉到一线联动调解,既化解了纠纷还普及了法律知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界石铺镇党委书记刘晓刚说。(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